|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描寫泰山最有名的詩句(贊美泰山的經典句子)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6/28 | |||||
描寫泰山最有名的詩句(贊美泰山的經典句子)讀書可以增進知識、提高修養,旅行能夠開拓視野、陶冶情操,所以很多文人墨客都喜歡登山臨水。閑暇時,或攜三五好友、走走停停,欣賞風景、開心快樂;或獨自出門,離開浮華的都市,延伸自己的腳步,悠閑地漫步在山林、田野,心情愜意、胸懷開闊。 古人的許多詩人喜歡登山,李白獨愛敬亭山的幽靜,白居易也喜歡香山的風月。詩圣杜甫登上泰山后,一覽眾山小;明代的李東陽也贊美泰山日抱扶桑躍、天橫碣石來,令人贊賞不已。 元代一位才子有一次也登上了泰山,并留下了佳作。下面就一起欣賞,張養浩登臨泰山,抒寫了一首七律,開篇生動有趣,頸聯更充滿哲理。 風云一舉到天關,快意平生有此觀。 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 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覺寬。 笑拍洪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 張養浩學識淵博,交友廣泛,平時因為工作繁忙,朋友間也疏于聯系。后來他有一次外出辦事經過山東,就順便去拜訪當地的一位朋友。朋友與他多年未見,一番殷勤招待之后,又拉他去攀登泰山。 泰山不僅有帝王之氣,而且也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登臨游賞,并留下了無數優秀篇章。但是詩人并沒有像李白那樣,“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他飽讀詩書,又學有所成,面對錦繡河山,詩人興致昂揚,筆墨揮灑,立刻就創作了一首妙作。 開篇就顯得生動有趣,“風云一舉到天關,快意平生有此觀。”一般人爬泰山都非常吃力,面對高聳入云的山峰,有人望洋興嘆,有人踟躕不前。詩人卻有如神助,而且快意平生。 “一舉”二字,充滿了浪漫色彩,也傳達出詩人迫不及待的心情。他希望立刻就到達山巔,體驗詩圣的感受。所以他腳步輕靈,好像得到了風云的托舉。詩人用輕松的筆墨,表達了攀登過程,卻省去了很多不必要的敘述。 接下來就具體描繪在山中所見,“萬古齊州煙九點,五更滄海日三竿。”作者終于看到了齊煙九點的古老奇觀,也目睹了泰山日出的壯麗美景。 作者化用李賀的詩句,贊美了泰山巍峨高聳的氣勢,同時也形象地描繪了日出時分,云海茫茫中,托出了一輪璀璨的紅日,讓人心情振奮、更覺得不虛此行。 如此壯麗景觀,讓詩人浮想聯翩,更觸動了他的感悟,“向來井處方知隘,今后巢居亦覺寬。”頸聯是膾炙人口的名句,詩人忽然覺得,自己以前居所狹窄,知識淺薄,猶如井底之蛙;以后就算住進鳥的巢穴,也會覺得海闊天空。 “井處”,化用莊子的坐井觀天的成語,表達見識淺薄;“巢居”,上古的人們都棲息于樹上,引申為居所的條件簡陋。 這兩句充滿辯證思維,同樣的環境,詩人的眼界卻從狹窄,變得開闊。說明其主觀認識發了根本變化,即使閉門不出,也對紛紜的世事了如指掌。 尾聯抒寫了攬勝之后的愉悅之情,“笑拍洪崖詠新作,滿空笙鶴下高寒。”詩人大笑著拍拍洪崖仙人的肩膀,詠唱新歌;滿天的仙樂飄然而下,與大地和泰山共鳴。 “洪崖”, 傳說中黃帝的臣子伶倫,號洪崖先生,乃古代的仙人;“笙鶴”,化用《列仙傳》里王子喬的典故。“笑拍”二字,仿佛詩人也已身列仙班,如夢如幻的世界也似乎成為了仙境,盡顯作者內心暢快無比。 張養浩的這首七律描寫壯觀,開篇生動有趣,充滿了主觀色彩。頷聯描寫雖然比較平淡,卻為頸聯打下鋪墊。最后兩句也顯得輕松詼諧,充滿了流連忘返之意。詩人縱然不提一字喜悅,但字里行間都滿溢快樂之意。 再細味頸聯,更是蘊含深遠,表現了詩人積淀深厚的學識水平。俗話說,站得高,看得遠。王之渙也有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立身之地若很低,則為人處世就好像塵里振衣、泥中濯足,無法超達;而一旦拓展了眼界,再退一步時,又可游刃有余、張弛有度,仿佛魚游大海、鳥飛藍天!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