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山水詩詞佳句及賞析(山水意境優美的古詩詞) | |||||
作者:佚名 民間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2 | |||||
山水詩詞佳句及賞析(山水意境優美的古詩詞)山水詩就是描寫山水和田園詩歌。中國山水田園詩源遠流長,詩人眾多,風格各異。在山水詩歌發展史上,陶淵明等詩人形成我國東晉田園詩派,謝靈運、謝朓等詩人形成我國南朝山水詩派,王維、孟浩然等詩人形成我國盛唐山水田園詩派。詩人們以山水田園為審美對象,把細膩的筆觸投向靜謐的山林,悠閑的田野,創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 山水田園詩就是詩人以濃墨重彩描寫大自然的山水、草木以及田園風光、農家生活的詩歌。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詩作首聯交待了事情的緣由后,頷聯即寫詩人進村時所見的自然風景。詩人好似信手拈來農村常見的風景,但平淡之中可見深厚的功力和精心的錘煉。這兩句不僅準確生動地描繪了村邊棵棵濃密的綠樹,村外坡坡橫斜的青山,為我們呈現出一幅清新鮮明的山村風景畫;而且一個“合”字,一個“斜”字,更將綠樹環抱山村,青山橫斜村外的神態點化出來,仿佛自然景物同山村人家融洽和諧,依依相合,洋溢著濃厚的情韻,極富親切感和感染力。頸聯寫進屋后主客暢談的情景。如果說,頷聯是描繪整個村莊大環境的話,頸聯即是勾畫故友農家的小環境:室外是打谷的曬場和菜園,室內是農家的酒菜和農事的談吐,一股濃洌的田家風味和盤托出。尾聯則描述了他日之約,可以說,真是情韻深長,情融于景之中。 這里說的“境”首先是心境。也就是詩人的情感與外在景物的結合體,是詩人心中已經具有的一種意境。境與景的結合就是說詩人的心境與面對的山水草木、鳥語花香等結合而構成了一個和諧的整體,是境與景再度結合而形成的充滿生命意識的高遠的境界。如,杜甫的《絕句》: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從景物的描寫來看,第三句和第四句寫動態的飛燕與靜態的鴛鴦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這又與一、二兩句描寫的闊遠明麗的景物相配合,使整個畫面和諧統一,構成一幅色彩鮮明、生意勃發、具有美感的初春景物圖。在從詩人的“境”(心境)來看,詩人經過長期的顛簸流離,加上難以實現自己的理想,內心希望能過上安寧的生活。而今,這樣的愿望暫時得到實現,面對一派生機、欣欣向榮的景象,不由得表現出歡愉的情懷。 詩人寫詩不是為寫景而寫景,寫景就是為了抒情,景是為情感服務的,所以,在詩歌中,景物是從屬于情感。也就是說,詩人筆下的所有山水景物說到底還是為人物感情的抒發服務的。如,杜甫的即景小詩《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是一首安史之亂平定后,杜甫得知故友嚴武還鎮成都消息后寫的一首小詩。詩的上聯是一組對仗句。草堂周圍多柳,新綠的柳枝上有成對黃鸝在歡唱,一派歡愉景象,有聲有色,構成了新鮮而優美的意境。“兩個黃鸝鳴翠柳”,鳥兒成雙成對,呈現出一片生機,具有喜慶的意味。次句寫藍天上的白鷺在自由飛翔。這兩句連用四種鮮明的顏色,構成一幅絢麗的圖景。接著的兩句,上句寫憑窗遠眺雪嶺。嶺上積雪終年不化,所以積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只有在空氣澄清的晴日才能清晰看見。下句寫向門外一看,可見到停泊在江邊的船只。江船本是很常見的,但“萬里船”卻意味深長。因為它們來自“東吳”。多年戰亂,水陸交通為兵戈所阻,船只一般是不能航行萬里的。而戰亂平定,交通恢復,才看到來自東吳的船只,詩人如何不喜上心頭呢?所以,這些景物的描寫,都是為了抒情。 由于山水田園詩以描寫自然風光、農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見長,詩境雋永優美,風格恬靜淡雅,語言清麗洗練。這類詩通過諸如“白描”、“襯托”、“倒裝”等手法,達到“借景抒情”、“寄情于景”的抒情效果。 把正常的語言進行倒裝,其作用如下: 在詩歌中比比皆是。比如,王維《山居秋暝》:“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一句主語倒置了,應是“竹喧浣女歸,蓮動漁舟下。”杜甫《秋興》:“香稻啄余鸚鵡粒,碧梧棲老鳳凰枝。”這一句不僅主語倒置,而且目的語也倒置了,應是“鸚鵡啄余香稻粒,鳳凰棲老碧梧枝”。通過倒裝,突出了詩人所要表現的對象,提高了審美表現效果。 近體詩,為了適應聲律的要求,詩人們常常對語序作適當的變換。我們以詞為例,看看因聲律的倒裝情況。例如,蘇軾《江城子•密州出獵》的最后兩句:“西北望,射天狼。”本意是:“望西北,射天狼。”因為按詞譜這兩句是平仄仄,仄平平。所以不得不把仄聲望字調個位置。又如,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前三句: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意思是:在這千古江山里,英雄孫仲謀,已無處可覓!因為按詞譜“平仄平平,平平平仄,平仄平仄”。因此語序需要作這樣的變動。 《文學寫作辭典》說,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類似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這種“烘云托月”的修辭手法叫襯托。運用襯托手法,能突出主體,或渲染主體,使之形象鮮明,給人以深刻的感受。在詩歌中,詩人通過對景物的描寫,營造一個特定的環境來為作為人物活動背景。這樣,詩歌表面看來是在寫景,而實則是通過景物襯托出了人物的處境,也表現了詩人的情感。比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我們從表面看,這是一首寫景詩,但仔細閱讀,實則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抒情詩歌。柳宗元被貶到永州之后十分苦悶,于是借歌詠隱居在山水之間的漁翁,來寄托自己孤傲的情感,抒發政治上失意的苦悶和孤憤的。 |
|||||
民間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