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隋煬帝 游江都 | |||||
作者:佚名 成語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3/24 ![]() |
|||||
隋煬帝 游江都隋煬帝楊廣即位后,為了增強對全國政治上的控制,而且使江南地區的物資能夠更方便地運到北方來,加上他個人追求享樂,一開始就辦了兩件事:一是在洛陽制作一座新的都城,叫東都;二是開一條領悟南北的大運河。 公元605年,隋煬帝派治理修建工程的大臣宇文愷(音kǎi)負責造東都。宇文愷是個高明的工程專家,他迎合隋煬帝追求奢侈的心理,把工程范圍搞得特別遠大。制作宮殿需要的初級木材石料,都是從大江以南、五嶺以北地區運來的,光一根柱子就得用上千人拉。為了造東都,每月征發二百萬民工,日夜不停地施工。他們還在洛陽西面專門造了供隋煬帝玩賞的大花園,叫做“西苑”,周圍二百里,園里人造的海和假山,亭臺樓閣,奇花異草,應有盡有;尤其別出心裁的是到了冬天樹葉凋落的時候,他們派人用彩綾剪成花葉,扎在樹上,使這座花園四季長春。 在制作東都的同一年,隋煬帝就下令征發河南、淮北各地百姓一百多萬人,從洛陽西苑到淮水南岸的山陽(今江蘇淮安),開通一條運河,叫“通濟渠”;又征發淮南百姓十多萬人,從山陽到江都(今江蘇揚州),把春秋時期吳王夫差開的一條“邗(音hán)溝”疏通。這樣,從洛陽到江南的水路交通就便利得多了。 以后五年里,隋煬帝又兩次征發民工,開通運河,一條是從洛陽的黃河北岸到涿郡(今北京市),叫“永濟渠”;一條是從江都對江的京口(今江蘇鎮江)到余杭(今浙江杭州),叫”江南河”。最終,把四條運河連接起來,就成為一條領悟南北,全長四千里的大運河。這條大運河是我國歷史上偉大工程之一。它對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祖國的統一,起著自動的作用。不用說,這是我國成千上萬勞動人民用血汗甚至生命換來的。 隋煬帝特別喜歡外出巡游,一來是游玩享樂,二來也是向百姓擺威風。 從東都到江都的運河剛剛完工,隋煬帝就帶著二十萬人的重大隊伍到江都去巡游。 隋煬帝早就派官員造好上萬條大船。出發那天,隋煬帝和他妻子蕭后分乘兩條四層高的大龍船,船上有宮殿和上百間宮室,裝飾得富麗堂皇;接著就是宮妃、王公貴族、文武官員坐的幾千條彩船;前面的幾千條大船,裝載著衛兵和他們隨帶的武器和帳幕。這上萬條大船在運河上排開,船頭船尾連接起來,竟有二百里長。 這樣重大的船隊,怎么行駛呢?那些專為天子享樂打算的人早就安排好啦。運河兩岸,修筑好啦柳樹成蔭的御道,八萬多名民工,被征發來給他們拉纖,另有兩隊騎兵夾岸護送。河上行駛著光彩耀目的船只,陸地上飄揚著五色繽紛的彩旗。一到晚上,燈火通明,鼓樂喧天,真是說不盡的豪華景象。 為了滿足船隊大批人員的享受,隋煬帝命令兩岸的百姓,給他們預備吃的喝的,叫做“獻食”。那些州縣官員,就逼著百姓辦酒席送去,有的州縣,送的酒席多到上百桌。別說隋煬帝吃不了那么多,就連他帶的宮紀太監、王公大臣一路吃,也吃不完。留下的許多剩菜,就在岸邊掘個坑埋掉。可是那些被迫獻食的百姓,卻弄得傾家蕩產了。 江都會在事先是個繁華的地方。隋煬帝到了江都,除了盡情游玩享樂,還大擺威風。為了裝飾一個出巡時候用的儀仗,就花了十多萬人工,泯滅的錢財更是上億論萬。這樣整整鬧騰了半年,又耀武揚威地回到東都來。 打這以后,隋煬帝險些每年出巡。有一次,他從陸路到北方去巡視,征發了河北十幾個郡的民工,開鑿太行山,鋪一條巡行的道路;為了保護他巡行的安全,又征發了一百多萬人修筑長城,限日二十天筑成。這樣,他才在五十萬將士的保護下,在北方邊境上巡行了一轉。北方沒有現成的宮殿,幸虧隋煬帝身邊的宇文愷是個巧匠,專門為他造了一個運動宮殿,叫做“觀風行殿”。這種行殿上面可以容納侍衛幾百人,使用的時候裝起來,不用的時候可以拆卸裝運;下面裝著輪子,可以隨意轉動。這在事先可算是一種發明,可惜只是供隋煬帝一個人享樂罷了。 隋煬帝建東都,開運河,筑長城,加上連年的大范圍的巡游,無休無止的勞役和越來越重的賦稅,已經把百姓壓得喘不過氣來。但是隋煬帝的驕奢淫逸的心理卻越來越重了。為了炫耀武功,公元611年,他發動對高麗的戰爭。 這一年,他從江都乘龍船,沿著大運河直達涿郡,親自指揮這場戰爭。他下令全國軍隊,不論遠近,一律向涿郡聚集;還派人在東萊(今山東掖縣)海口督造兵船三百艘,造船的民伕在仕宦監督下,日日夜夜在海邊造船,得不到歇息。他們下半身泡在海水里,時間一久,從腰以下都腐爛得生了蛆,許多人受不了這樣折磨,倒在海水里死了。 接著,隋煬帝又命令河南、淮南、江南各地督造五萬輛大車,送到高陽,給兵士運輸衣甲、帳幕;又征發江、淮以南民伕和船只把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南)和洛口倉的糧食運到涿郡。于是,無數的車輛,無數的船只,不分白天黑夜,沿著陸路和運河源源不斷由南向北,形成一支滔滔洪流。幾十萬運輸物資的民伕,在半路上有不少累死餓死,沿路都是倒斃的尸體。因為民伕死亡太多,耕牛也被征發拉車,弄得田園疏落,民不聊生。 人民沒法忍受下去了。要想活下去,只有反抗。鄒平(今山東鄒平)人王薄,首先領導農民在長白山起義,他寫了一首《無向遼東浪死歌》(浪死就是白白送死的意思),召喚大家反抗官府,歌中寫道: “……忽聞官軍至,提刀向前蕩。譬如遼東死,砍頭何所傷。” 接著,在山東、河北寬大地區,接二連三地發生了農民起義,隋王朝的統治開始不穩了。 |
|||||
成語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