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呼蘭河傳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0/7 | |||||
呼蘭河傳讀后感1000字故鄉的哀歌——《呼蘭河傳》讀后感1000字: 秋雨瀟瀟中,與眾友人雨中探訪了蕭紅的故里,祖居地莘縣董杜莊鎮梁丕營村。隔了久遠的光陰,這兒已是荒草萋萋,墳塋數丘。放眼望去,但見田野無垠,秋空遼闊,路旁的高粱依然挺拔著行將枯黃的莖稈,長穗無語,兀自風中搖動,如沉默的幽歌。 歸來,突然很想重溫一下她的文字,于是數日埋頭于翻看《呼蘭河傳》。這樣一個悲情的女子,是在怎樣的心境下寫下這些洋洋灑灑的文字的呢? 唏噓于她的命運。在她短短的一生中,寂寞與無助始終困擾著她。“顛沛流離,命運多舛”這八個字足以概括她的命運。生活貧困、情感傷害、身體病痛終其一生,在這樣的困境中,只有八年的創作生涯,她卻堅持創作出了近九十萬字的作品,其中包括著名的小說《生死場》和《呼蘭河傳》等。 看矛盾為《呼蘭河傳》寫的序言,心情是沉重的。想當初矛盾寫下這些文字的時候,心情也必定是沉郁的,盡管他評價《呼蘭河傳》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矛盾是帶著感傷的心情寫這篇序言的,想必他是熟悉蕭紅的,他覺得蕭紅的早逝是“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為了追求真理而犧牲了童年的歡樂,為了要把自己造成一個對民族對社會有用的人而甘愿苦苦地學習,可是正當學習完成的時候卻忽然死了,像一顆未出膛的槍彈”。是的,蕭紅像一顆未出膛的槍彈,她有多少未竟的事情要去做,即便在病危時,她也始終渴望著生,幻想著要寫《呼蘭河傳》的續篇。然而她死了,寂寞地死去了,身邊幾乎沒有朋友。 蕭紅的心境是寂寞的,然而初看《呼蘭河傳》前面的文字,是貌似輕松的。透過這些貌似輕松甚至有些詼諧的語言,我們卻能聽到她寂寞的心聲。 喜歡蕭紅的文字。她的文字是樸實細膩的,描寫近乎入微;她的情感是敏銳纖細的,看似冷靜的筆觸下,其實跳動著一顆多情的心;她的文筆明麗凄婉,一種淡淡的憂郁充斥其間。她的獨特的超常規的語言尤其讓我印象深刻。現在想來,在我有限的讀書生涯,語言風格讓我印象深刻的大概有三本書吧,一本是錢鐘書先生的《圍城》,一本是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再一本應該就是蕭紅的這本《呼蘭河傳》了。蕭紅的文筆介于小說、散文和詩歌之間,其散文化的結構以及詩化的風格為我們構筑了一個獨具韻味的藝術世界,這種藝術風格是我所喜歡的。 沉浸其中。隨著她的娓娓講述,我仿佛置身于呼蘭河這個偏僻閉塞、寒冷異常的東北小城。小城的街道似曾相識,那個東二道街上的大泥坑尤其讓人過目難忘。連小燕子的描述都妙不可言,差一點被泥坑粘住的小燕子“趕快地頭也不回地飛跑了”;馬的可憐描寫得極為細致,雨后經過泥坑的人們簡直令人發笑……蕭紅筆下輕松詼諧甚而帶些譏諷的語言更是將小城人的看客心理揭露無遺。 為死人預備的紙扎描寫在第一章中占了不小的篇幅,描述得可謂栩栩如生,語言俏皮可愛。這大概是因為作者是從兒童的視角觀察并用孩子的語氣講述的吧,總之讀來清新無比。 小城的生活如一潭死水,是靜止的;小城的人們日復一日,過著呆板單調的生活。吃飯穿衣是他們人生的唯一目的。一切順其自然,該生生,該死死,并不見多少喜悅和悲哀。 很多時候,很多地方,一如小城。唯一不同的,是沒有蕭紅這樣一位才女含淚微笑的書寫吧。文/王燕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