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姐姐的守護者》觀后感1000字:
一個幸福的四口之家,身為律師的母親,消防員的父親和一雙可愛兒女,突然被女兒的一場疾病打破了平靜。
為了讓患血癌的大女兒凱特能夠活下去,按照醫生的意見,執著的母親和無奈的父親通過基因技術成功地“制造”了一個和姐姐凱特基因型一樣的女兒,安娜。從此,安娜開啟了她的姐姐的守護者之路。從出生開始的臍帶血,白血球,肝細胞到骨髓,安娜一直源源不斷地供給著姐姐.即便如此,姐姐凱特的情況卻是越來越糟糕,直到安娜11歲的一天,姐姐凱特的腎功能嚴重衰竭,瀕臨死亡的危急時候,必須要妹妹安娜捐獻出自己的一個腎。這一次,安娜卻選擇了拒絕,還尋找律師坎貝爾把自己的監護人母親父親告上了法庭,理由是她覺得自己的出生就是被設計的,她只是姐姐的“藥庫”,她的父親母親一直在關心著姐姐凱特,卻忽略了她,不顧及她的身體。她要捍衛自己的身體,她要自己為自己的身體做主。就在安娜和母親對峙法庭不可開交的時候,哥哥杰西卻逼著妹妹安娜道出了另外一個事實。原來是姐姐凱特讓妹妹這么做的,姐姐凱特不想再過這種痛苦煎熬的日子,厭倦整天待在醫院里和各種藥物機器做斗爭。厭倦了一直被全家人照顧的非正常生活。她已經準備好了死亡,想讓妹妹幫助她。
故事的結局是,媽媽不再執著于挽留姐姐的生命,最后選擇尊重凱特的意愿.凱特臨走之前想去看海,在主治醫生的掩護下,全家人一起陪姐姐去實現了愿望。之后,每年全家人都會定期去海邊聚會,默默紀念凱特。最后,具有閱讀障礙的哥哥也考上了一所一流的藝術學校,并且拿到了獎學金。
看完這部電影忽然想起之前在哪里看到過一句話:“不想死,卻不憚于死;向往活,但不困于活”。我想姐姐凱特就做到了這點。也特別感動于姐姐凱特臨走之前制作的那本家庭影集。讀后感.里面實實在在記錄了家庭成員在不同階段和時期的情景。凱特邊翻影集邊回憶,往事歷歷在目。感情上充沛地表達了凱特對于生的向往,美好生活的懷念,家人的思念和依依不舍。她打算把這個作為最后的禮物留給家人。
誰做的是正確?母親的做法是正確的嗎?好像又沒有對錯。作為一名母親,拼命想盡各種辦法讓凱特活下去。這種執著的精神很令人敬佩,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但是最終凱特卻選擇遵循天道自由地死去,這就好比跟母親說,愛我,就請放手。影片中多處展示了一家人在一起快樂的各種場景,但也不乏由于父親/母親疲于應對凱特的病情而顧及不到其他孩子的情景。有絕癥的家庭是不幸的,悲哀的,每個家人都要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影片中,除了母親辭職專門照顧生病的凱特,還有阿姨平時照料。也有哥哥妹妹們的懂事和各種支持。真應了平時那句老話,有啥也別有病,沒啥也別沒精神。尤其還是重病癌癥。作者:景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