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命若琴弦》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3/16 | |||||
《命若琴弦》讀后感1000字! 看了史鐵生的《命若琴弦》,除了感到深深地震撼之外,也陷入苦苦思索,因為我和老瞎子小瞎子一樣,命里帶著殘缺。文末老瞎子撒下一個謊,是為了給小瞎子希望,讓他能夠活下去。 可見,一個人如果要活下去一定要有盼頭,一般人年少時的盼頭是金榜題名洞房花燭,中年時的盼頭是步步高升恭喜發財,老年時的盼頭是兒女孝順子孫滿堂……,我們也完全可以認為這就是人生的全部意義,可對像老瞎子小瞎子這樣不幸的人來說,以上常人輕易可獲得的盼頭都被殘酷的命運褫奪殆盡!老瞎子與小瞎子的一生,經歷著平常人無法體會的痛苦與困境。所幸還有三弦琴托起了他們蒼白的生活,琴弦里的藥方如海市蜃樓般構筑了他們對生活的全部希望。 可以說,如果沒有這把琴,他們幾乎無法活下去。有了希望和美好愿望,才能努力地活著,當1200根琴弦彈斷的時候,一生也就差不多就到頭了。而我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的問題是“人這一生該怎么度過?”尤其是對那些命運不幸人,因為他們要活著,注定比別人艱難百倍,要經歷更多挫折與折磨。 記得史鐵生在《我與地壇》里寫道“死是一個必將來臨的節日,不必著急去做”,的確,死必然將至,但當一個人活得痛苦的時候,又該怎么活?我想《命若琴弦》里有答案,但答案究竟是不是小說中那張無字的白紙藥方?我不敢輕易斷論史鐵生是想告訴我們生命根本沒有意義,他只說:“目的是虛設的。”我認為目的和意義是兩個不同的東西。拿琴弦來說:琴弦的這一頭是我們,那一頭是終極目標,而意義,就在這根拉緊的琴弦之上。可以說,正是虛設的目的,給了意義得以賦予的空間。 我們通俗以為的意義是什么呢?是成功那一刻的欣喜若狂之感,是眾人羨慕仰望的目光,還是時來運轉之后的莫大欣慰?這些實際上是我們趨之若鶩的“利益”,而不是意義,意義其實就是老瞎子撥弄著三弦琴,一晚又一晚的彈唱——那些輕輕慢慢的、飄飄灑灑的、瘋癲狂放的、天上的日月、地上的生靈、男人和女人、刮風下雨、獸啼禽鳴……。盡管“眼睛復明”是老瞎子一生所追求的,但他一生的真正意義,卻恰恰在那每一個日夜彈唱的過程里。由此看來,活著的意義,就在于活在當下,對幸福的人來說就是知足常樂,對不幸的人來說就是直面命運的殘酷。 舉個例子來說,相信每個人都看過足球比賽,全場九十分鐘常常才進一兩個球,有時候甚至是零比零,那么比賽的意義何在?意義不就是過程嘛,在這九十分鐘的過程中我們見證和欣賞了生命的矯健、意志的堅強、頭腦的智慧和體態的健美,這就是意義,這就是琴弦在彈奏美妙旋律!那么目的何在,目的就是“想贏”,如果都不想贏球,這場球還怎么踢得下去呢?所以,對于老瞎子小瞎子等不幸的人來說,若能不急著去死,憑借自身的全部力量和意志或忍受命運的折磨或干脆與命運放手一搏彈奏出生命的最強音,才稱得上不枉此生。 又記得《簡愛》里有一句類似如何對待不幸命運的話:“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忍受,不能忍受命中注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軟弱和愚蠢的表現”,于是乎,不幸的人所能做的,就是一面不要放棄嘗試去改變那些力所能及能改變的,而另一面帶著平靜和安詳順從并接受那些無法改變的。作者:千里光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