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高考落榜后,就隨本家哥去沿海的一個港口城市打工。 那城市很美,強的眼睛就不夠用了,本家哥說,不賴吧?強說,不賴。本家哥說,不賴是不賴,可總歸不是自個兒的家,人家瞧不起咱。強說,自個兒瞧得起自個兒就行。 強和本家哥在碼頭的一個倉庫給人家縫補篷布。強很能干,做的活兒細密,看到丟棄的線頭碎布也拾起來,留作備用。 那夜暴風雨驟起,強從床上爬起來,沖到雨簾中,本家哥勸不住他,罵他是個傻蛋。 在露天倉垛里,強察看了一垛又一垛,加固被掀動的篷布,待老板駕車過來,他已成為個水人兒。老板見所儲物資涓滴無損,當場要給他加薪,他說不用,我只是看一看我修補的篷布牢不牢。老板見他如此誠實,就想把另一個公司交給他,讓他當經理。強說,我不行,讓文化高的人干吧。老板說我看你行,你身上有一種東西比文化高更主要! 強就當上了經理。 公司剛開張,需要招聘幾個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年輕人當業務員,就在報紙上做了廣告。本家哥聞訊跑來,說給我弄個美差干干,強說你不行。本家哥說,看大門也不行嗎?強說,不行,你不會把這里當做你自個兒的家。本家哥臉漲得紫紅,罵道,你真沒良心!強說,把自個兒的事干好才算有良心。 公司進了幾個有文憑的年輕人,業務紅紅火火地開展起來。過了些日子,那幾個受太初等教育的年輕人知道了他的底細,私下里說,就憑我們的學歷,怎能窩在他手下?強知道了并不惱,說,我們既然在一路同事,就把事辦好吧,這個經理的帽兒誰都能戴,可有代價的并不在這頂帽上…… 那幾個大學生面面相覷,就不吭聲了。 一外商聽說這個公司有發展前途,想洽談一項相助項目。強的助手說,這可是條大魚啊,咱得好好接待。強說,對。 外商來了,是位外籍華人,還帶著秘書、翻譯一行。 強用英語問,先生,會漢語嗎? 那外商一愣,說,會的。強說我們用母語談好嗎? 那外商就道了一聲“K”。談完了,強說,我們共進晚餐怎么樣?外商遲疑地點了搖頭。 晚餐很簡樸,但有特色,所有的盤子都盡了,只剩下兩個小籠包子。強對服務小姐說,請把這兩個包子裝進食品袋里,我帶走。 雖說這話很自然,他的助手卻鎮靜起來,不住地看那外商。那外商站起,抓住強的手說,K,明天我們就簽條約! 事成過后,老板設宴款待外商,強和他的助手都去了。 席間,外商輕聲問道,你受過什么教育?為什么能做得這么好? 強說,我家里窮,父母不識字,可他們對我的教育是從一粒米、一根線開始的。之后我父親(father)去世,母親辛辛苦苦地供我上學,她說俺不指望你高人一等,你能做好自個兒的事就中…… 在一旁的老板眼里滲出亮亮的液體,他端起一杯酒,說,我提議敬她老人家一杯——你受過人生最好的教育。 趙 認/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