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潘家園”原本叫“潘家窯” | |||||
作者:佚名 成語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1/7 ![]() |
|||||
“潘家園”原本叫“潘家窯”十幾年前,潘故里本是北京一個并不太知名的地方,近幾年來伴伴隨著潘故里古玩市場的紅火,這里便成為收藏愛好者“淘寶”的好地方,也使“潘故里”之名眾所周知。 潘故里位于旭日西南部,臨近勁松小區,束縛前只是北京城外一個小小的村落,事先被稱為潘家窯。 早年間在護城河東邊有不少磚窯瓦場,潘家窯是其中的一家,因窯主姓潘,于是窯場以窯主的姓氏而得。據傳這潘窯主是位山東濟寧人,年過五旬,原是燒琉璃瓦出身。當初來到這里,他本想開家燒制琉璃瓦的窯場,但燒了頻頻過后,便不再燒了,因為這里的土質疏松,不宜燒制琉璃瓦,于是改燒小方磚。事先這一帶有七八家磚窯,彼此競爭很猛烈,潘窯主初來乍到,又是改行燒磚的,所以生意一向不好。但他不想放棄,因為他看準了這里臨近京城,地理位置好。于是他私下里在各個窯場轉了幾天,返來后就有了念頭,一是要提高磚的質量,二是在經營上下工夫。 首先他嚴酷把好每一塊磚的燒制環節,絕不偷工減料,所以燒出的磚成色好,光亮度高、硬度很強,不易破碎。同時在銷售上,他也比別人技高一籌,事先賣磚是以“丁”為單位,一“小丁”磚是二百塊,一“大丁”磚是八百塊,但他在碼磚時,一“小丁”要碼二百二十塊,一“大丁”要碼八百五十塊——價格上與別的窯場差不多,可數量上卻暗自比別人多了一些。同時又雇了三輛馬車,凡買主在十里地之內的,一律免費送磚上門。一些買主在他這里買了頻頻磚后,就發現他的磚不但質量好,而且數量比別的窯場多,還能免費送貨,便常常來他這里買,不到一年的工夫,潘家窯場就紅火起來,并很快出了名,甚至連一二百里地以外的人也慕名來他這里買磚。于是這潘家窯場越開越大,據說最多時有二三百人在這里干活,車進車出的,非常熱鬧,而另外幾家窯場因經營不善便相繼關了張。以后在潘家窯場附近形成村落,便依窯場之名,得地名潘家窯。 到了民國前期,這一帶的土被用得差不多了,只留下許多大水坑和洼地,再取土燒磚非常困難,于是潘家窯暫時關閉,不久便遷到了房山一帶。 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以后這里的水坑和洼地被逐漸填平,并開始扶植居民區,幾年的時間就出現了一大片居民區,并以“潘家窯”之名而稱。但叫了沒有多久,人們就覺得不雅,因為老北京人通常將妓院叫“窯子”,所以就改為“潘故里”,這個“園”字,便是“故里”的意思,并將附近新修的道路稱為潘故里路。之后在修建三環路時,在潘故里東側修建了一座立交橋,便得名“潘故里橋”。 1992年以后,在這里逐漸形成一個舊貨市場,短短幾年時間便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古玩舊貨集散地,吸引著大批淘寶者和游客。 而今,“潘故里”已不只是一個街道或一個地域的名稱,險些成為古玩市場的代名詞。 |
|||||
成語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