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振吉詩詞》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27 ![]() |
|||||
《振吉詩詞》讀后感1500字宋振吉先生的詩詞,僅僅見過五十來首,這是他全部的百分之一還是百分之零點一,我不知道。但每讀到一首,總是想起“美產生詩,詩給人美”之類的話。古、順、達、厚的特點明顯,書寫著他的多彩人生。 古。是那點淡淡古味,來自于遣詞造句的文言化。所謂文言,即語言的凝縮和用語的凝固。宋先生詩中單字成詞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暮羽”,傍晚時的小鳥;“疏林”,稀疏的村林;“留稚”,留守的兒童,等等。這樣一個字代表一個詞,兩個字組成了名詞性偏正詞組,比純名詞包含的信息量要大的多。這是宋先生語言的凝縮,凝煉。用語的凝固,是說用語的固化,講究無一字無來歷。都是老祖先用過的。如“恁人買醉不知還”,“羲和故步臨冬至,未盡輕寒雪已柔”。這其中的“故步”、“憑人”、“買醉”、“未盡”,都在古詩中有出處。這樣就醞釀了那些古味道。 順。隨園詩話是不主張用順字贊揚詩句的,那是從聲調的抑揚頓挫和語序的非白話要求角度來說的。我是個連說話都結巴的人,對順字有種天生的敬仰,非常崇拜宋先生詩句的順暢,率性。像小河流水,像駿馬奔騰,發出的聲音讓人舒服。反之,半文半白,點綴生僻字,自造怪詞,湊韻湊律,不恰當的比喻,生硬的通感,都會造成詩句的別扭、卡頓、艱澀。這些毛病,宋都沒有。他已經早跨越了像我這樣的調字湊韻階段,也越過了小心翼翼、循規蹈矩階段,已經是句隨意來、意隨心走的境界。他可能心生感觸,七步成詩已是常事。你大聲讀“南望春風無曉信,撩人頻看柳梢頭”,“冬至時節飛冷雨,耽擱四序怨天君”,“蝸居小院種瓜菜,高處焉知低處悠”,不由得讓你搖頭晃腦。宋先生詩句的順暢,已經有了魔性。 達。即意達,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不泥古套古。有人把自己寫成了李清照,把自己寫成了陶淵明,寫的詩放在古詩集中,別人分不清真偽。這種詩詞,毫無真意,沒有出路。你看他“檐角迷離染晚暉”寫法尊寺,“驚看北岸現新藜”寫太平溝,“近歲偏逢農貨賤”寫農民,“翁嫗孤娃苦打撐”寫留守,都能看到他的鄉土信息和時代信息。能讓人知道這是個與農業農村農民有血肉聯系的。能把自己的特點寫出來,能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看似簡單,實則沒那么容易。看一些所謂的詩,詞不達意,言不由衷大有人在。 厚。即立意厚重,詩味醇厚,生活氣息濃厚。宋先生的立意,厚重到能讓人看到他身上有“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的烙印。比如寫三農,和老一輩農民一樣,眼光深沉。對城鎮化有些不甚理解,疑問很多。用“壤地糧園棘早生”拷問六畜興旺、五谷豐登在哪;用“階臺茅頂堪誰掃”質疑父母在不遠游的母慈子孝在哪;用“糶盡因賒市里房”討論領袖的農業是基礎還算不算;甚至用“多少醇濃年味去,春聯冷寂映燈紅”在提醒,農耕衰敗,社會的韌性,承擔災難的汪洋大海在哪,和平年代城市繁華,戰爭停水停電呢? 詩味醇,沒有金玉其外的華麗詞句,卻有天資聰慧的美麗端莊。詩化的語言,魅力無窮。有賦的鋪陳,“卅載屋旁立聳樓,仰看危閣說還休。蝸居小院種瓜菜,高處焉知低處悠。”沒一點直白,沒一句口號,就是婉婉道來。有比的技巧,“幾番拿捏盼誰憐,暑熱凄寒早惘然。已是渾身多褶皺,此時哪懼滾油煎。”拿餃子說事,比喻暗示的什么,你懂得。有興的手法,“酒望霓虹香曲暖,恁人買醉不知還。往來多是官商客,那見農夫有此閑。”前兩句的描寫,為后兩句的感慨做了舒服的鋪墊。賦、比、興,是宋先生的拿手好戲。 生活氣息濃厚。宋先生心地善良,所以看到的世界也善良;有一雙美麗的眼睛,觀察到的都是美的事物。所以他的文筆,涉及面廣。“羲和故步臨冬至”寫時令,“語低聲,囑低聲”寫送別,“也余燦爛滿天紅”寫夕陽,“閑吟假賦七八句,拼湊歪詩四五篇”寫詩心。寫得最多的還是他那恬淡的心態和歡樂瀟灑生活。宋先生已經到了“一生精力盡于詩”的地步,像這個水平,應該語不驚人誓不休,向千古名句沖擊才是。 期待宋先生創造自己的經典。作者:孫成仁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