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五十步笑百步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5/1/18 | |||||
戰國中期,有個國君叫梁惠王。為了擴大疆域,聚斂財富,他想出了許多辦法,還把百姓趕到戰場上,為他打仗。 有一天,他問孟子:“我對于國家,總算盡心了吧!河內年成不好,我就把河內的災民移到河東去,把河東的糧食調到河內來。河東荒年的時候,我也同樣想方設法地救災。看看鄰國的君王還沒有像我這樣做的。可是,鄰國的百姓并沒有大量逃跑,我國的百姓也沒有明顯增加,這是為什么呢?” 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拿打仗作比方吧。戰場上,戰鼓一響,雙方的士兵就刀對刀、槍對槍地打起來。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這種做法對嗎?” 梁惠王馬上回答說:“當然不對!他只不過沒有逃到一百步罷了,但同樣也是逃跑啊!” 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怎么能夠希望您的百姓會比鄰國的多呢?”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看事情要看本質,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五十步笑百步”這句成語就是從這則寓言中提煉出來的。 戰國時代,諸侯王國都采取合縱連橫之計,遠交近攻。 戰爭連年不斷,可苦了各國的老百姓。孟子看了,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心盡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場上相遇,免不了要進行一場廝殺。廝殺結果,打敗的一方免不了會棄盔丟甲,飛奔逃命。假如一個兵士跑得慢,只跑了五十步,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貪生怕死’。” 孟子講完故事,問梁惠王:“這對不對?”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同樣道理。” 成語比喻那些以小敗嘲笑大敗的人。又以“五十步笑百步”來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 梁惠王經常驅使百姓與鄰國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見孟子,問道:“我治理國家,可以說是盡心竭力。有些地方常年發生災荒,我就把那里的一部分老百姓遷移到收成較好的地方去,并把收成較好地區的一部分糧食運到受災區,讓災區的老百姓不至于餓死。可是,再看看鄰國當政者,哪一個能像我這樣盡心盡意替自己的老百姓著想的。然而,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而我的百姓也沒有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說:“大王喜歡打仗,我就用打仗來打個比方吧。戰場上,戰斗一打響,各自的士兵沖向對方,奮勇殺敵。經過一場激烈拼殺后,勝利的一方向前窮追猛殺,失敗的一方就拼命逃跑。逃跑的士兵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來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來了。這時,跑得慢的士兵卻嘲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士兵是膽小鬼,您認為這種嘲笑是對的嗎?”梁惠王說:“不對,跑五十步和跑一百步沒有區別,都是臨陣脫逃。”孟子說:“大王您雖然愛百姓,可您不也喜歡打仗嗎?老百姓怎么能不遭殃呢?明白了這個道理,那么就不要再希望您的老百姓比鄰國多了。”鄰國國君不管災年老百姓的生活,是不愛百姓的國君。梁惠王常調征百姓打仗,致使民不聊生,也是一個不愛百姓的國君。他們互相笑話對方,就好比“五十步笑百步”,沒有什么區別呀! 小朋友,我們看事物應當看到它的本質與全部,不能只看表面和局部。 梁惠王好差遣蒼生與鄰國打仗。有一次梁惠王召見孟子,問道:“我在位,對國度的治理,可以說是盡心盡意的了。河內(今河南省黃河北岸)終年產生災荒,收獲欠好,我就把那邊的一部門老蒼生遷徙到收獲較好的河東往,并把收獲較好的河東地域的一部門食糧運到河內來,讓河內產生災荒地域的老蒼生不致于餓死。有時河東趕上災年,食糧歉收,我也是如許,把其他處所的食糧調運到河東來,解決老蒼生的無米之炊。我也看到鄰國當政者的作法,沒有哪個像我如許盡心盡意替本身的老蒼生著想的。但是,鄰國的蒼生沒有削減,而我的蒼生也沒有增多,這是甚么緣由呢?” 孟子回覆說:“大王喜好打仗,我就用打仗來打個例如吧。疆場上,兩軍對壘,戰役一打響,戰鼓擂得咚咚地響,作戰兩邊短兵相接,各自向對方奮勇刺殺。顛末一場劇烈拼殺后,勝標的目的前窮追猛殺,敗方就有人丟盔棄甲,拖著刀兵逃跑。那逃跑的兵士中有的跑得快,跑了一百步停下來了;有的跑得慢,跑了五十步停下來了。這時候,跑得慢的兵士卻為本身只跑了五十步就冷笑那些跑了一百步的兵士是怯懦鬼,您以為這類冷笑是對的嗎?” 梁惠王說:“不合錯誤,他們只不外沒有跑到一百步而已,可是這也是臨陣脫逃啊!” 孟子說:“大王若是大白了這此中的事理,那末就不必再但愿您的國度的老蒼生比鄰國多了。” 這篇寓言故事申明:看事物該當看到事物的素質與全局,不克不及只看概況和局部。鄰國國君不管災歉歲間老蒼生的糊口,是不愛蒼生的國君。梁惠王常調動蒼生往打仗,導致平易近不聊生,依然是不愛蒼生的國君。 一位年過四十的朋友要離家去異地的藝術學院進修。 餞行會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是鼓勵、勉勵、激勵,每個人都擦亮了眼睛,看她如看名貴瓷器怎樣被時光的軟布擦拭得越來越亮,燦爛輝煌,直到有人語重心長,提出人生四原則。那個人說:“做人要分四步走:第一,堅持,第二,堅持,第三,堅持,第四……放棄。千萬千萬,要記得。” 一瞬間豁然開朗。長久以來,我們的思維都進入了誤區,總覺得執著是好的,堅持是好的,百折不撓是最好的,要想達到目的,這是最有力的“捷徑”了:只要執著、堅持、百折不撓,就一定能“1+1=2”,奮斗和成功之間可以直接畫等號。 一次作協會上,我結識了一位文友,她頭發花白,皺紋縱橫,看不出多大年歲,反正兒子都快大學畢業了。她告訴我,自己從十幾歲走上文學之路,到現在“發表了十幾篇文章呢”!而且這好幾十年的工夫,攢了滿滿兩大箱子的手稿,大部分紙頁都發了黃,就等著有一天能夠大名遠揚,以往的這些東西就可以全部拿去發表。 她一邊說,一邊拿出厚厚一摞文章讓我看:文筆嫩,主題老,用寫報告的手法寫小說,用歌頌太陽的口吻寫散文,居然像這樣寫啊寫地寫了一輩子,這可怎么得了? 她一邊端詳我的臉色,一邊問:“行不行?好不好?” 我支支吾吾地說:“還,還不錯。” 她受了鼓勵,說:“謝謝你!我會一直堅持下去的!” 我嚇一跳,條件反射地叫:“別!” 看著她探詢的目光,我不知道該怎么說。她的精神我很敬佩,可是,她的做法卻是錯的。愛一個人,愛一件事,愛一份事業,愛到全情投入,那敢情好,可是一定要有一絲絲的理智用來衡量值不值得。文學是高尚的,這不錯,文學是神圣的,這也不錯,可是,文學也很涼薄,為她獻身,她還得考量一下,你有沒有這個底氣和這個本事呢?雖說“將相神仙,也要凡人做”,畢竟不是隨便哪個凡人都能出將入相的。所以,不要盲目獻身啊。 她生氣了:“連你也小看我?你怎么就知道我得不了諾貝爾文學獎!” 很多時候,我們的人生就毀在了過分執著上。所謂“百折不撓”,那是有前提的。不用說,方向錯誤一定會南轅北轍,可是就算方向正確又怎樣?一路沖著頂峰狂奔而去,能不能攀上頂峰不說,那份不肯左右枉顧的勁兒,會屏蔽掉沿途多少大好風光? 其實,從內心深處來講,人都是有“自知之明”的,會大略估量得出自己和頂峰之間的距離。可是有時候明知差得很多,仍會受所謂“百折不撓”的蠱惑,拼命往前跑跑跑,心里想著就算到不了頂,也是挺悲壯的,為了這份悲壯,累死也值得。 真值得嗎?還是在害怕?怕中途放棄會被人笑,怕半路轉身自己后悔,怕來怕去,如騎瘋虎,下不來了。整個堅持的過程,其實就是在拔河,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生命像條繩子,被抻著、拉著、扯著、拽著,然后“嘎嘣”一聲,斷了…… 做人總要明智些,適當地示弱、認輸、放棄,并沒有什么不好。“堅持”這回事,做到九十九分就可以了,留下一分力氣好轉身;“執著”這張試卷,答滿九十九分也就足夠了,留下一分,好回頭。為什么非得要百折不撓?九十九折之后,爬起來,拍拍土,步向另一個方向,既尊重了生命,又善待了生活。 這,大概就是一百步和九十九步的區別。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