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入圣超凡之道——菜根譚讀后感賞析15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13 ![]() |
|||||
入圣超凡之道——菜根譚讀后感賞析1500字:放得功名富貴之心下,便可脫凡;放得道德仁義之心下,才可入圣。 一個人能丟開功名富貴的權勢思想的左右,就可超越庸俗的塵世雜念;一個人不受仁義道德等教條的束縛,就可以進入超凡絕俗的圣賢境界。 看到《菜根譚》的這幾句話突然想到紅樓夢里的《好了歌》,想想自己以前的狀態是功名我想要,富貴我也想要,如果這兩者都能兼得這是最美妙不過的。心中那種貪得無厭,當然這還都是幻想階段。那后面講道德仁義是啥,根本沒想過,也完全是漠不關心。 年少不喜聽《好了歌》,覺得不耐煩認為都是消極的,做神仙有啥好的。現在看看做神仙也沒啥不好的。特別是最近這幾年經歷了身邊親人的離世,現眼看著其他的親人瓜分遺產時候的各種丑態。多出些許的迷茫和厭離感,也會對人性進行更多的反思,我所追求的名聞利養,真的有那么牢靠嗎?然后也就不由自主的想起了《好了歌》中關于功名和金銀的兩段: “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將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沒了。 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終朝只恨聚無多,及到多時眼閉了。” 再到后來遇見明朝羅洪先寫《羅狀元十嘆無常歌》,“嘆無常,嘆無常,一嘆無常好凄涼;為名苦,為利忙,用盡機關不久長。爭名名上死,奪利利中亡;利數名場客,臨危失主張。” 昊天法印老師也有首詩: “功名利祿花,總是迷人眼,愈到春夏時,尤忘秋冬寒。” 人生際遇無常之數,不到終局,焉知得失?福禍伏倚,不可言說,不如看破、放下、自在、隨緣,遠離顛倒妄想,本分在知足一境。 功名利祿是大家都想要的東西,你要我要大家要,為什么想要,因為這些都是稀缺資源,大家都在爭先恐后的擠著過獨木橋,總會感覺是好像是擁有了這些資源就能滿足自己的私欲,就可以為所欲為,然后無限制的放大自己的欲望,無限的得到滿足,卻忘記了“欲壑難平”,更別提什么是知足,看看貪官便知。 看看歷史上由乞丐變皇帝的,由皇子皇孫變乞丐的也不少,有皇子皇孫自相殘殺的也不少,都想要至高無上的權力,而權力是個人欲望的無限放大,有我無人,到最后都是自食惡果。 聶云臺先生在《保富法》中提到“我住在上海五十余年,看見發財的人很多。發財以后,有不到五年、十年就敗的,有二、三十年即敗的,有四、五十年敗完的。”那他眼看著經歷了這些會做什么樣的感想呢?那歷史多讀讀些就不會只活在眼下這三五年了。 那再回到功名富貴上,《周易》中有云:“卑高以陳,貴賤位矣。”貴賤大家能看到是屁股坐的位置發生了變化,那說明大家都盯著功名富貴這個結果看。讀后感·那能成貴賤的因在哪里呢,我們漠不關心。功名富貴誰也帶不走,若是沒有德行,你有力氣時且硬扛著,年老時力氣不足搬不動了,便是搬著金銀砸自己腳。如若觀想生時沒帶著功名富貴來,死后也帶不了功名富貴走,那如何用?給誰用?用到什么地方?這些都需要思量的。為自己享用?或者為更多人用?自己扛還是一群人幫著扛? 昊天法印老師常對我們說要:“廣結善緣,廣種福田,勤修善行,行念慈悲”。說的再通俗點,就是你眼里有沒有別人,心里面有沒有為別人想過,有沒有想過自己的言行舉止透露出的是:“我是公敵”,以自我為中心可不就是這樣子嗎。 在舊唐書中也曾說“財聚人散,人聚財散”,而人可聚財,聚人還是聚財,如何選擇智者了然于心。 這是一些的感悟,“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所追功名財富這些都是隨著福德善根因緣具足和合而來,時移世易,變化迅速。當目光從功名富貴的結果上稍微移開一些,去看看這些是怎么得來,你就少了一分俗氣,脫俗一分,安心一分。 時時常念知足與感恩,淡泊明志,這是很吉祥的事。“知足之人。雖臥地上。猶為安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亦不稱意。不知足者。雖富而貧。知足之人。雖貧而富。” 最后以“知足即富”以勉勵同行者。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