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資本論》第一卷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0/9 | |||||
剖析不止這一遍——《資本論》第一卷讀后感1000字: 《資本論》是德國哲學家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的著作,它的第一卷通過對直接生產過程的分析,揭示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本質,解釋了什么是價值、剩余價值。也正因為《資本論》第一卷闡釋了這些基本概念,提出了這些基礎定義,它也是整個《資本論》著作的基礎。 盡管在大一階段我們學習了《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這門課,里面也有幾單元的內容是針對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講解的,但是閱讀了《資本論》第一卷之后,和當時聽完課的感受還是很不一樣。雖然我還有很多理論無法理解,但相較于當時聽課的一頭霧水,自己還是略有感悟。 在《資本論》中,馬克思說到,“資本主義生產過程是勞動過程和價值增殖過程的統一,價值增殖過程是目的,勞動過程是價值增殖過程的手段。”這意味著,資本主義生產過程的最終目的在于價值增殖,而,“在價值增殖過程中,以生產資料形式存在的不變資本只是轉移而不創造價值,而以勞動力存在的可變資本才創造出新的價值”,在這新的價值里,即包括了相當于勞動力的價值和剩余價值。我們知道,判斷資本對勞動力剝削程度的是剩余價值和可變資本之比,也就是剩余價值率。為了提高剩余價值率,可以使用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的手段來實現,這意味著資本家提高了剩余價值率,提高了超額剩余價值,但相應的,也是加劇了資本家對勞動力的剝削程度。這說明,資本主義生產過程,必然是建立在資本家對勞動力一定程度的剝削的基礎上的。 而在后文,馬克思也談到了“工資”。“工資的市場定位使得工資被定位于勞動力價值的水平,無法與生產擴大的趨勢同步,表現為由工資形成的市場需求落后于市場供給的擴張,因此,雇傭勞動與資本制度必然導致生產相對過剩或者‘有效需求’不足。”這段話同樣說明了資本主義經濟對被雇傭者的剝削,市場的調節始終無法與勞動者的需求相契合,而為避免“生產相對過剩”產生的損失,資本家會選擇剝削勞動力來保證自己的超額剩余價值。這也是資本主義的一個弊端吧。 與聽課不同,閱讀《資本論》原著,讓我感覺我距離馬克思很近很近,也讓我覺得“讀一本好書,就像是與一位高尚的人談話”這句名言是多么的真實。盡管我還有很多的不理解,但仍覺得他寫下的每一個字都充滿了智慧,都值得我去深思。讀后感·像《資本論》這樣充滿了先哲的智慧的書籍,定不是讀一遍就結束了的,它值得我去回味百遍千遍,在每一個人生階段,在有了不斷豐富的人生經歷后,在不斷汲取更多的外界知識后,我的每一次閱讀,定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獲。作者:孫雨琪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