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許你一世芳華——《匠人匠心》讀后感25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5/22 ![]() |
|||||
許你一世芳華——《匠人匠心》讀后感2500字: 我喜歡寧靜,尤其讀書的時候。夜已深,從高樓上隔著書房的窗看出去,冷雨飄零,燈火惺忪。剛剛讀完《匠人匠心》這本書,內心無法平靜,此刻也睡意全無。原則上,我不大習慣為書寫讀后感,然而這篇,我覺得有寫的必要,只為那些平凡執著甚至孤獨失意的靈魂。 書中的匠人大多不善言辭,安安靜靜用手,用心,用靈魂創造出了眾多美輪美奐的藝術精品。李永革一個一輩子修故宮的人,當年師傅退休時的寄言:勿要一得自矜,淺嘗輒止,成了他一生為之努力的信條。唐以金一個七十一歲的農民以一己之力,實現了古民居異地重建的當代神話,運用之妙,存乎一心。饒克勤潛心燒制元青花,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苦其一生追尋元代瓷器之魂。邰立平、汪國慶等等,每個匠人的每件作品都凝結著他們的靈氣和才華。 從他們的故事中走出來,我仿佛游歷了近百年的中國人文歷史。這些匠人為了做好自己鐘愛的手藝,窮其一生,苦心孤詣,無問名利,甘于清貧。除了驚嘆匠人的杰出技藝外,我反問內心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撐他們堅持了下來,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憑心而論,在五光十色、日新月異的當今社會,能夠安靜沉著不為世俗名利所動致力于自己所從事的手藝,豈非易事?我想,這也許就是一種追求,一種對美的追求,對美的向往,深入骨髓,融入靈魂。這些匠人們就是看到了這種美,才能夠激發出心中最深沉的力量,寧許一世芳華,只為善終一事。那么美又為何物,美又在何處? 美在精益求精的極致中。書中談到李永革在修繕故宮時有一個細節讓我印象深刻,就是使用一種四方截面的木竿去量柱子、梁架、進深等尺寸,然后在竿子上做標記,這種方法看似愚笨,其實有它的道理。因為這種做法才能使測量更加精確,一開始大家都還不信,之后李永革拿出兩把從外面買來的卷尺,分別在紙上畫出兩條10厘米的線段,結果一看,眾人嘩然,兩條線居然并不一樣長。所以試想一下,如果要完成高達幾十米的柱梁工程,差一點的話,榫卯就接合不上,這會是多大的遺憾!這讓我不禁聯想到了平日的工作,我從事的是數據網絡建設和運維,經常需要去到各個機房進行設備架設。新架一臺設備從機架位的選擇,托架的固定,卡扣、螺絲的安裝到設備上架接電等等這一過程都需要深思熟慮,多方考慮;之后尾纖,網線,電纜的布放更是需要一絲不茍,這不僅僅是美觀的問題,更是關系到日后機房設備的擴展性以及網絡運行的穩定性。 我們常常感嘆德國通信機房的美觀,瀑布一樣壯麗的線纜組,卻絲絲順滑,弧度優美,有條不紊地流向機架。這就是德國工程師匠人精神的體現,其實我們身邊也不缺乏這樣的匠人。記得早年,我們去一個鄉鎮機房架設CMTS頭端設備,遇到一位技術出身的副站長,在我們干活的時候,他就在一旁幫手。當我上完機架方孔條的所有螺絲后以為終于大功告成時,卻發現他的面色越發凝重。他索性在我身邊蹲下,拿過我手中的螺絲刀,用夾雜著方言的普通話說道:“弗來事咯……這個螺絲能不能讓我重新旋一下?”我小心翼翼地問道:“有什么問題嗎?”他略微躊躇了一下說道:“你看設備的耳朵上螺絲孔有點大,現在螺絲的位置有點偏離正中,設備肯定沒有完全擺正。”我們乍一看并未發現任何異常,但仔細定睛一瞧,確實存在幾毫米的偏移。隨即大家一起動手旋松螺絲,把設備左右移動調整后,重新復位,所有螺絲都在孔徑正中。這時他才如釋重負地站起身來,滿臉微笑地說道:“顯咯!”隨后他向我們介紹了機房的光纖和電纜布線情況,全是他和站里的兄弟一手做起來的。大家無不贊嘆,工藝考究,冷冰冰的線纜居然讓人體會到了美感,同軸電纜布放橫平豎直,整齊劃一,跳纖從設備出來后環環綁扎,循序漸進,由細變粗,仿佛動物的脊椎骨一樣延伸下去。他幸福滿滿地說道:“機房就是要做成這樣,才看得下去。”如今,他已退休數年,但他做事的嚴謹態度一直影響著我們這些后輩。一直想找個機會再同他一聚,事實上對于忙碌的我們來說,這并不容易。 美在守護堅持中。唐以金重建古民居時,花光了一輩子的積蓄,家人十分不理解,又遭遇非法采沙人的生命威脅,這是頂著多大的心理壓力在守護自己的美好,讓這份美好能夠存留于世。當我看到他老伴的一句話時,不禁為之動容。他老伴說,每每看到勢單力薄的老頭兒苦苦支撐著,卻又于心不忍。讀后感還是默默地幫助著他,守護著他。唐以金以常人難以想象的心力守護堅持著他心中的那份美,同樣他的老伴又守護著他,堅持陪他吃了一輩子的苦。我在想,真正的美確實需要守護和堅持的。聯想到自己的公司,由于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等一系列因素,近年來有線電視用戶存在著不同程度的流失,但我堅信仍有許許多多忠實的用戶還在默默地支持著我們江蘇有線,這是一種情感,這是一種信任。我們是不是也能夠懷著唐以金那樣的情感,如同守護古民居一般堅持守護著他們,盡心盡力為他們服務,給他們帶來最好的收視體驗,哪怕用盡我們的一生? 美在傳承創新并存中。瓷器匠人饒克勤30年執著于元青花的復燒,盡管已是業界聞名遐邇的大師,但他說一直到現在都仍然在摸索,仍然在碰壁。他的兒子饒志陽在傳承了元青花的古法制作工藝的同時又進行了創新,用氣窯模仿柴窯的升溫曲線和氣氛,燒出柴窯質感的元青花,極大提高了成品率,令人倍受鼓舞。傳承并創新會孕育出美,有線電視發展至今,其實一直都在傳承并創新,從原來的模擬電視到如今的數字電視,從原來的單向機頂盒到現在的雙向互動,云媒體機頂盒等等。沒有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在不斷創新中,才能看到原有事物變得更加美好。這就是人類對美的向往,這就是人類的終極奮斗目標! 這種追求美的心其實就是真正的匠心。傳統的手藝也許終有失傳的一天,但那份匠心卻需要永遠傳承下去。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在工作中,在事業中,精益求精,守護堅持,傳承創新,那么定能創造出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也許有一天,當你年華老去,獨自在夕陽晼晚的郊野間散步的時候,你會想到曾經創造的美好,它們一直在那里,在那昔日的寂靜之中,令你贊嘆不已,為了那份美好,寧愿許你一世芳華!作者:黃陸平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