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山月記》讀后感1500字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7 | |||||
懦弱的自尊心和自大的羞恥心——《山月記》讀后感1500字 想讀中島敦的《山月記》的想法,只是因為在知乎上偶然看到一段頗有感觸的話,摘抄以作為引: 《山月記》故事本身取材自我國唐代小說《人虎傳》,亦收錄于宋代《太平廣記》中,講述了李徵年少博學考取功名,但因性格孤傲而恥于為官,辭官后潛心詩作不與人相交,后因迫于生計赴官上任,卻又不得不向自己曾認為愚鈍但如今已加官進爵之輩屈從,終日郁郁,在某一次外出時發狂奔入山林,幾年后遇舊友路經山林,以虎之身向其講述事情原委,并委托其照顧妻兒和記錄其過往所做詩作的故事。 對比原著,中島敦的《山月記》調換了李徵委托舊友記錄詩作與照顧妻兒的順序,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通過李徵之口講述了其化身為虎后半人半獸的矛盾心理,一面希望著自己倒不如干脆完全化身為獸來的干凈利落,一面又對自己往后若真的不再為人而充滿痛苦和恐懼,頗有些類似于其尚為人身之時,一面固守高潔不愿與流俗為伍,一面醉心創作想要成就詩名,卻又不愿拜師求教或與人切磋,用原文的話講,皆出自于其“懦弱的自尊心和自大的羞恥心”。 以前看書時對某些字句偶有代入感,而這一段之于我的代入感則無疑是巨大的,尤其是這個月看到那位今年年初和我一起跑完半程馬拉松的朋友,已經完成了對全程馬拉松的征程,而我卻只能一遍遍用膝蓋的舊傷去澆滅每一次想要挑戰的念頭時,更深刻提醒了我性情上的矛盾:一面憑著一些在傳統教育里打磨出的應試能力,在考研、國考等一些高難度的考試里以相對較少的付出獲得優秀成績的同時,還由著興趣使然在運動或其他才藝方面讓朋友羨慕而略沾沾自喜,而另一面明知著自己在社交方面的短板,但固執地在口頭上不斷宣稱著自己就是情商比智商低,卻在心理上從未放下過這種自視甚高的矜持,而最終那些在書法、繪畫、寫作或是唱歌上本有可能進一步成長的種子,也因著擔心自己就算努力付出卻最終無果而證明自己天賦不足而漸漸被掩埋,懦弱和自大在“興趣”與“特長”中間劃下了難以逾越的鴻溝。 本來對于這矛盾的感悟或止于此,但隨著讀完全書,似乎又逐漸發現了隱藏于自身的另一層“懦弱和自大”。《山月記》作為中島敦的短篇精選集,除《山月記》一文外,還包括講孔子、子路、子貢的《弟子》,講李陵、司馬遷、蘇武的《李陵》,以及其他短篇小說等。但當我在閱讀過程中(明顯越來越快的翻頁和跳過,以及合上書后的一周里每次回想起這本書時心底所升起的淡淡失望,都漸漸使我意識到,我一開始想要閱讀它的動機,不過是由于在看到那段經典的、廣為流傳的、發人深省的語句后,在最初產生了代入、共鳴以及些許思考時,希望在全書中找到更多相似的語句以產生更多相似的感觸罷了。 所以我一開始想要的,就一直是那種在看到心靈雞湯般的名言警句時所產生的片刻自省,但卻也僅僅止于此了,至于自省后應采取的行動則完全拋諸腦后。我所渴求的片刻自省,不過是藉由著短暫的思考來獲得一種自我安慰,如果把終日混沌渾渾噩噩比喻成“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那這種自我安慰便是一種從“知道自己不知道”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俯視所帶來的精神滿足,不斷欺騙自己并沉浸其中,最終卻從未抬頭向“知道”邁進半步,而就連斟酌字句舞文弄墨地寫下這些所思所想,也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懦弱和自大”罷了,說到底仍舊是“唯恐暴露才華不足的卑怯的畏懼,和厭惡鉆研刻苦的惰怠”。 念及于此,更覺以往在矛盾中對光陰的浪擲,著實慚愧。盡管磨煉性情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也許可以嘗試從一些小目標去著手改變。閱讀和運動總不會錯,那么先試著將之前三分熱度的讀書和跑步堅持下來吧。作者:吳為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