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超級版圖》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睡前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29 | |||||
《超級版圖》讀后感1000字! 這本書的封面介紹是:全球版“一帶一路”戰略路線圖,未來國家競爭力的全景預測。大概可以概括為兩個關鍵詞:互通互聯和供應鏈(或者說是貿易?)?偨Y來說,就是作者認為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傳統的地理疆界將會消失,并通過基礎設施和供應鏈能將全球連在一起,并最終實現全球復興。 作者認為互通互聯是當今時代的元模式,而實現全球互通互聯的前提就是對基礎設施的投入,這不僅包括國家內部的基礎設施,還包括跨越國境線的如交通(鐵路、運河)、能源(管道、航運)和通訊設施,所以他還挺贊賞中國在中亞、非洲等地進行的基礎設施建設。 書中講到未來國家層面的權力會下放,也許國家也會越變越小,因為他比較支持多民族國家的分裂(或者妥協的方法是自治或聯邦制)。尤其是中東很多國家是地圖上畫出來的國家,沒有考慮不同民族的生活區域,例如他認為庫爾德斯坦就是一個事實上的國家(不過敘利亞、土耳其等國家可能并不認同)。不過中東很多國家的人民對種族和宗教的認同高于對國家的認同這一點很多學者也同意。 書中說“與其異想天開去維持多民族的和諧,不如直接采用族群分離這樣更加現實的方法,由此來防止紛爭和沖突”,不過難道分裂成不同的國家就不會有沖突了嗎?小國的生存也是很艱難啊。 更多的國家誕生,更深度的全球化,真的能減少民族主義嗎,減少摩擦和促進融合嗎?Rodrik在《全球化的悖論》中提出一個全球化的不可能三角:即政治民主、國家自主和深度全球化三者不能共存,他說每個國家都有權利在保障本國利益的基礎上制定全球化政策,單個國家在參與全球化過程中應該有更多的操作空間和彈性,他推崇重啟布雷頓森林體系,也提倡各國全球化協議的“退出”機制,現在很多窮國沒辦法借鑒東南亞尤其中國的發展策略,是因為全球化的政治環境已經不允許他們有太多例外。但如果按照康納說的讓渡部分國家主權,也許確實可以做到政治民主和深度全球化共存。目前最成功的案例就是歐盟了(Rodrik也認同),但2008年經濟危機后希臘的債務危機和2020年的新冠疫情還是表明當前最成功的區域合作還是存在不少弊端。 作者的價值觀總體來說還是非常功利主義的(非貶義),他說“全球化和互聯互通雖然造就了不可避免的嚴重不平等,但也著實改善了幾十億人的生活質量”。這個說法有點類似于,欠發達國家和地區要盡可能在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上占據一席之地,哪怕是受剝削,但是總體還是能得到一些好處?墒钦f是非常的實用主義,因此他也很推崇中國的“經濟特區“,認為很多國家應該學習這種模式,在經濟特區里面可以稍微超越一下本國的僵化體制。超級城市和跨國企業在未來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前面分析的還不錯,信息量也是超級大,所以看得頭疼。但是后面的很多論斷我覺得他還是于樂觀了,如推崇人口無國界的流通(然而完全不提可能產生的后果),建立無邊界的世界等等。 現在反全球化的聲勢也是不小,尤其是美國最近這些脫鉤的舉動,應該還是給很多國家敲響了警鐘。理想情況下,全球化是雙贏的,但如果一方不想玩了,那該怎么辦呢?什么樣的全球治理機制能解決這樣的問題?也許未來的世界會更加聯通,但也一定在某些領域出現以下小孤島吧。 |
|||||
睡前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