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改變世界的機器》讀后感2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18 ![]() |
|||||
《改變世界的機器》讀后感2000字: 《改變世界的機器》這本書介紹了將在世界范圍內取代大量生產方式的精益生產方式的到來、具體應用及其將對世界政治、經濟產生的深遠影響。書中以汽車工業為例,說明世界面臨嚴重缺乏具有競爭力的精益生產方式的生產能力的危機。在各工業界普遍采用精益生產方式后,將會帶來諸多方面的重大變化。本書通過大量生產方式與精益生產方式的比較,并且綜合考慮兩種生產方式的發展歷程,說明了精益生產方式的優越性。 最初的汽車工業采用單件生產方式,產量極低,且即使是按同一設計制造出來的汽車也存在較大的差異。這種方式很快被亨利福特和阿爾弗雷德·斯隆的產業革新摧毀。 大量生產方式,指亨利·福特開發的一種能通過機器大量提高產率的生產方式。最開始福特在海蘭公園使用移動的總裝線,并且使零件實現了互換,將生產T型車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上百倍。在這種方式中的工人卻變成了生產過程中“隨時可以更換的部件”,在流水線上工作毫無升遷的可能。與此同時,這種生產方式一個總裝廠通常要直接聯系與他相關的一千到兩千個協作廠,幾乎每一個零件都是通過不同的協作廠完成。總裝廠與協作廠,協作廠與協作廠之間都是相互競爭的關系,因此對互相的生產過程都不了解,溝通上的失誤最終導致產品的缺陷。而且這種缺陷往往體現為零件的配合失準,所以會導致生產的停滯和庫存的積壓。大量生產方式通常是從制造與設計出發而很少考慮客戶的感受,這也讓他們對市場的判斷漸漸失準。運用大量生產方式的另一個缺點在于產品的更新換代通常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即使是生產線一些模具的更換有時也需要長達數月的時間,這使得他們在應對市場變化方面顯得遲鈍。汽車設計方面,大量生產方式的研發團隊的領導往往不具有權力,只負責協調功能,因此往往使產品的設計周期大量延長(參見GM-10的例子)。 在發展過程中,大量生產方式的高層領導也對其做出了改進。斯隆對通用公司采用了各個分部分散經營的改進,但并沒有對工人的地位做出改變。福特追求縱向一體化和標準化,為了解決與協作廠之間的配套問題,把所有工作都歸并到廠內自治,同時采用高度的標準化實現零部件互換,事實上降低了成本。為了解決庫存問題,將庫存壓力轉移至經銷商,卻使得經銷商與總裝廠的關系也變得緊張。 日本豐田家族的豐田英二與豐田公司的總工藝師大野耐一在訪問福特公司之后,認為大量生產方式仍有改進的地方,結合日本現狀,走出了一條新的道路——精益生產方式。這種方式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少的時間,生產出更多的車,并且由于生產和開發周期短,讀后感能根據市場靈活調整策略。精益生產方式認為生產崗位是真正增加價值的,因此它強調生產過程中人的作用。鼓勵工人積極地思考和提出問題,并且要求工人掌握多種技能以完成更具有挑戰性的工作和崗位間的調換。在精益生產的工廠中,總裝廠往往擁有多級協作廠,而總裝廠與一級協作廠聯系,并且協助他們完成精益的改造,互相交流以完善各自的設計。一級協作廠負責與以下的協作廠聯系,節省了總裝廠的人力資源。精益改造之后能大大縮短庫存時間,甚至有的零件可以以分鐘來計。精益生產強調零庫存的概念,這往往被舊的大量生產方式的領導者視為隱藏的危機,但實際上精益能做到。在設計的過程中,精益生產擁有具有決策權的“主查”,團隊的成員來自于各個部門,能充分了解客戶需求。同時在日本銷售時,以豐田花冠為例,每一輛車都是根據客戶的需求定做的。銷售員精通汽車的各個方面工作,會對每位客戶進行跟蹤,真正將客戶變成豐田大家族的一員,保證回頭客。 在這兩種生產方式發展的過程中,我發現無論是什么年代,都要保持企業的改善與革新,即課上說的消除浪費,持續改善。往往企業在利潤不低的年代不會產生危機感,只有與當真正的危機來臨時才會產生換代的想法。且往往一個企業越小,行為就越大膽。比如本田的國際化在日本企業中走在前列,然而在國內卻被豐田、日產等精益大企業看不起。只有不斷的進行革新,才能在行業中保持歷久彌新的競爭力。比如福特,從剛開始的流水線標準化,到后來的高度一體化(使他在與日本的精益企業的競爭中不至于太落下風),然后他從豐田等日本企業在美國的移植廠學習精益生產,最終將自己的企業不停地改善。相比之下,書中的一些歐洲企業革新速度較慢,即使有政府或財團的資助,如雷諾,雪鐵龍等,還是無法應對美國、日本等汽車所帶來的挑戰。 書中提到中國車企(長春一汽和湖北二汽),仍是以單件生產方式和大量生產方式相結合(雖然是90年代的數據)。我覺得中國汽車要在世界上打響自己的品牌,進行精益化的生產改造是迫切且急需的。而且,應該加大對工人價值的重視。設計師、工程師等更應該深入一線,了解制作過程,以設計出符合實際生產規范的產品。精益生產方式對提高產品質量,降低缺陷率都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個改造的過程同樣也是極其艱難和痛苦的。國內汽車企業要認識到這一點(尤其是國企),估計仍需要一段時間。 作為上海交通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的碩士生,我們任重而道遠,希望大家都能立足當下展望未來,為祖國制造業的發展和騰飛貢獻自己的力量。作者:蔣宇捷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