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讀朝花夕拾有感6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17 ![]() |
|||||
讀朝花夕拾有感600字: 一點,一點,一點點地看完了《朝花夕拾》,連串的時間,連串的記憶,真想將魯迅爺爺的記憶當做我的。整本文集用詞語簡潔柔和,正是魯迅爺爺的平易近人的體現。 書中的抨擊,諷刺,嘲笑,正是魯迅爺爺對當時社會的反感與不滿,表現了一個想讓讓民族進步,想讓社會安定,為孩子著想的魯迅爺爺。 這本書向我們描繪了清末民初的生活圖卷,封建的社會制度,社會對人民的囚禁。 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園中淘氣天真的小孩子,觀菜畦、吃桑葚、聽鳴蟬與油蛉和蟋蟀的音樂會,看黃蜂、拔何首烏、摘覆盆子。到在書屋讀書習字,三言到五言,再到七言。課上偷偷畫畫,到書屋的小園玩耍。無一不體現出小孩子追求自由,熱愛大自然的心態,也表現了社會對孩子們的束縛。 《在阿長與〈山海經〉》,《范愛農》中,這兩個人物,給魯迅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回憶。兩個由當時社會造就的人物。一個下層的勞動者,善良、真誠、熱愛和關心孩子的阿長,她思想、性格上有很多消極、落后的東西,是封建社會思想毒害的結果,表現了當時社會的渾濁、昏暗。正直倔強的愛國者范愛農,對革命前的黑暗社會強烈的不滿,追求革命,當時辛亥革命后又備受打擊迫害的遭遇。體現了舊社會人民對束縛的反抗,向往自由、安樂的心。人民從囚禁中走向了反抗。 這兩個人物,是當時社會的反照,人們受盡黑暗的壓迫,到起來反抗,經歷了多少次改革與戰爭,才有了我們現在安定自在的生活呀!現在,我們可以愉快地生活這,家里有電視電話,有的還有電腦,繁雜的電器設備和自由的生活,我們不用遭受黑暗社會的壓迫,不用吃苦,更不用去鬧革命。這都是無數革命烈士用自己的先軀換來的,我們應該珍惜眼前的生活。作者:張祺碩 讀朝花夕拾有感600字: 1904年魯迅前往日本仙臺學習,這是他少年時代的夙愿。他在日本努力學醫,也得到藤野先生真誠的友誼。直到一回在幻燈片中,他看到很多中國人圍觀一個中國人被砍頭,那么麻木,靈魂受到重創的他從“醫學救國”的夢中醒來。意識到要醫治國人的不是疾病,而是靈魂。從此毅然棄醫從文,選擇文學藝術作為自己的戰斗武器,開始喚醒國人的心。 《朝花夕拾》是作者追懷青少年時代的往事之作,既描述了他對童年的回憶和對師友的懷念,又真實的抒寫了戊戌政變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經歷的種種,從農村到城鎮,從家庭到社會,從中國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動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 生活的一角。 他不僅僅是一個作家,他是那個時代最勇敢,最真實的革命家,他的思想是偉大的。“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是崇高的,他沒有絲毫奴顏媚色,讀后感他就是最忠實,最熱忱的民族英雄,對不同的事物,他總有不同的看法,并且他是最領先傳播,發揚自己先進思想的人,不畏懼,不妥協,是劃時代的英雄,是全中國的英雄。 對于魯迅先生的先進,有主見,勇敢的精神,我想我們應發揚繼承,傳播。像葉圣陶所說:“魯迅先生的精神正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心理”。作者:常雅杰 《朝花夕拾》讀后感1000字 青少年時代的魯迅——朝花夕拾讀后感400字 朝花夕拾讀后感心得體會 朝花夕拾讀后感1200字 朝花夕拾讀后感800字 朝花夕拾讀后感400字 《朝花夕拾》讀后感500字 朝花夕拾讀后感600字 瀏覽更多關于朝花夕拾的文章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