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22 ![]() |
|||||
《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讀后感2000字: 1、這本書讀起來和作者長得一樣抽象、晦澀難懂。從來沒有一本書讀起來有這么費勁,以至于我都懷疑自己為什么要選擇看這么一本書,不過既然看了,也就勉強寫點讀書的心得吧,雖然未必真正地看懂了作者的意思,但是就算是謬誤地思考,也算是自己的一種真實思考吧。作者是德國人,感覺這些德國的思想家的思想都是類似的抽象,康德?黑格爾?費希特?歌德?不知道他們是不是都是德國人,反正都感覺屬于抽象得一板一眼的。另外一個原因可能是譯者,譯者的功力不夠,就會很多地方采取直譯,而這種抽象哲學一直譯過來就顯得生澀難懂,作者無法用他那渾厚的功底去融入一些自己的有助于理解的思想,當然,這樣或許貼近了作者的原意,但是卻讓讀者更加不大容易讀懂作者想要表達的東西了。還有一個原因是導致這種哲學著作的晦澀,那就是這種哲人通常都是活在自我的世界里的,他就喜歡用自己的概念去神神叨叨地注釋這個世界,這樣也加深了我們理解的難度。 2、哲學其實很簡單,就是在思考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它的本質是什么。唯物主義者告訴我們,這個世界的本質是物質,意識是來源于物質的,并且反應和反作用于物質。而唯心主義則認為物質都是虛的,只有我們此時此刻的心是真實的,此心若是凋謝了,世界也就不存在了。感覺明代的王陽明就有點類似唯心主義的思想。而叔本華也就是本書的作者則是唯意志主義,這是一個表象的世界,也是一個意志的世界,各種紛繁復雜的表象背后都是意志的體現,而這種意志是一個統一體,并非散亂無章的,或許某些局部的意志會發生沖突,但是就最底層的、最深刻的、最徹底的那個意志是統一的,而非矛盾的。不過這是我個人的理解,并非作者的本意哈。 3、接著說說本書的大致結構,分為四個部分組成,大致是1.認識論;2.本體論(線.道德、善惡(善)。作者雖然被人們稱為是悲觀主義者,但是實際上作者只是在表達這個世界的事實,比如人們在不斷的追逐著滿足自己的欲求和執念,實現一個欲求和執念之后只是得到了暫時的滿足和喜悅,但是緊接著又陷入了下一個追逐之中,而幸福的人不過是實現欲求和產生下一個欲求之間有著無縫銜接而已,(或者銜接的時間很短),如果實現了一個欲求和期望就迷失了方向,不知道下一個目標在哪里的話,就會陷入空虛、失去意義、無聊和痛苦之中。。。其實作者的觀點是有道理的,他是在說人生的意義,大多數人是不會思考人生的意義的,只是在隨波逐流地活著而已,到了哪一步就做哪一步的事情,而不會去管為什么我會這么做?為什么別人這么做我也得這么做?我不做這些又會怎樣?雖然作者被打上的是悲觀主義的標簽,但其實作者的結論還是很具有積極意義的,那就是我們既然來到了這個現象的世界,我們的精神方向就應該朝著“求真、具有審美品味以及行善去惡”這些方向前進。 4、那接下來我就嘗試理解一下作者的認識論,關于如何思考我們這個世界的,我們這個世界是一個現象的世界,就好比我們看到的桌子,桌子并不是它的本質,它的本質是一種現象,在若干年以前,或許組成它的物體是生長在森林中的樹木,后來經過木工的一系列操作,讀后感然后成為一件商品,最后又進入了我的家里,若干年后它或許又變得缺胳膊少腿,后來垃圾堆、舊貨市場或者某個不知名的角落又稱為了它的歸宿,隨著時間的流逝,它又稱為了一對腐朽的木頭塊,慢慢腐爛在了無情的歲月之中,再然后它又成為了泥土中的某些成分,某些部分又被沖進了下水道、河溝,某些部分又稱為了小草的養分……無休無止,無論是往前推還是往后推,我眼前的這張桌子它都不是一張桌子,而是處在不同的時間周期里的某種現象,它永遠處于某種流變的狀態之中。 這里僅僅舉的是桌子的例子,其實還可以推而廣之,這個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如此,都有著一定的時間窗口和生命周期,它們只能是在這個時間窗口和生命周期之內才是這種物體和現象,一旦斗轉星移、時空變幻,它便不是它了,而是其他都某些散亂的分子、或者黏物、或者水、土壤、空氣中的粉塵,又或者是細胞的某一部分。一切的現象都處在這種無休止的流變之中,所以這個世界只能是一個現象的世界,我們眼中所以為的本質,不過是因為我們將時間凝固在了此刻,以為我們所看到的現象便是永恒的,其實并不然。說完現象,再說意志,我能夠理解作者將一切有機體的背后的精神主導力量稱為意志,但是作者指出,即使是無機體,比如天體的運動、一塊毫無生命的石頭、一個玻璃杯。。。它們也是有意志的,或許無機物的意志就是它的某種內在的我們人類無法從根本上認知的特性吧,作者將其也稱為意志,一塊蘋果落了地,牛頓得出了萬有引力,愛因斯坦得出了空間的扭曲,而叔本華莫非將其解釋為蘋果或者地球或者一切相關物意志的碰撞嗎?我不得而知。 5、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我們或許永遠都無法認知到這個世界的本質,但是這個思考和探索的過程卻是有價值的,我們或許真的生活在某種“虛無”之后,但是那又怎樣,看,我們還不是把這個作為現象和意志的世界編織得如此真實和具有意義以及美好!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