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成兩半的子爵》讀后感500字!
“世界上兩個造物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一場撕咬”,這就是這部書所說的主題。在戰(zhàn)場上被劈成兩半的子爵,每一半都獨立的存活了下來,在小鎮(zhèn)里一個惡念叢生極端的折騰,一個善心彌漫刻板的愚蠢,最終因為一位姑娘而合二為一,回歸完整,稱子爵為舅舅的“我”見證了這一切悲歡離合。
作者說,現(xiàn)代人是分裂的,殘缺的,不完整的,自我敵對,古老的和諧狀態(tài)喪失了,人們渴望新的完整。故事里兩個非人的相反形象,結果表現(xiàn)的更具人性,形成矛盾,邪惡的一半,那么不幸,令人同情,而善良的一半,那么愧疚,迂腐可笑。這種“愚蠢的完整”促使作者去思考這樣一個主題:一個人心甘情愿地給自己立一條嚴格的規(guī)矩,并且堅持到底,因為無論對他還是對別人,沒有這條規(guī)矩他將不是他自己。
由此想到東方哲學里的“中庸之道”和佛教所謂“圓融”,又要提到那位儒釋相通的蘇東坡。以濟世愛民之浩然正氣的執(zhí)念,又懷超然物外,樂觀曠達的灑脫,兼濟平常心,豁達觀世相,最終能夠破除偏執(zhí),圓滿融通。
蘇軾在《赤壁賦》中寫道,“逝者(水)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月)如彼,而卒莫消長也。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在東方哲學中應對現(xiàn)代人類“分裂”的困境,實在有豐富的寶藏,給我們理想的生命范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