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讀《致加西亞的信》心得體會15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13 ![]() |
|||||
讀《致加西亞的信》心得體會1500字: 許久之前就聽過這樣一本書,當時很好奇:在世界文學史上有那么多著作,為啥這樣一本短小到甚至不足以被提起的書會被流傳至今,從它誕生之日起至今已流傳了100多年,甚至被華為內部兩次刊登宣傳、就連任正非也極力推薦說“《致加西亞的信》大家必學”。帶著這樣的好奇心,最近我認真讀完這本書。 這本書講的是美西戰爭期間,一個送信人羅文中尉不辱使命地完成一項在別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的故事。故事不長,但是讀完后,我感觸頗多。該書中倡導的踏實認真、有責任心等優良品質確實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作為與父輩完全不同的一代,我們從小開始就被打上了“個性”的標簽,凡事都是隨著性子,不喜歡的東西就可以隨時換,工作不開心了也可以立馬就換,對工作的認同感、對公司的歸屬感、對企業的忠誠度很低,缺少職業規劃。誠然,前幾年風靡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構建的觀念很酷,但是卻未必人人都有那樣的能力,現實中為了去“看世界”而選擇“裸辭”的人,他們在剛一上路、還沒走遠就開始后悔,美好的幻想背后,需要的是良好的物質條件、成熟的心智等各種條件的加持。 某招聘平臺第一季度發布的《2019春季跳槽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19年春季有74.03%的白領選擇“已更新簡歷,找工作中”,較去年的69.60%有所上升,準備堅守崗位的白領僅占6.31%。由此可見,年輕人的跳槽更加頻繁化如此可見一斑。以90后為代表的年輕人,處在30歲的門檻上,跳槽時比熟齡的職場資深人士的要求更高,除了追求高薪酬、高福利外,他們還更多地追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更加理想化;而職場自身人士則是有更好的機會才會跳槽,相對理性。 報告指出,在對未來職業沒有規劃的年輕人中,95后的占比最高,其次是90后,最低的是60后。年輕人初入職場,擺在面前的機會很多,但是在工作中的理想和現實的差距也會加劇他們的困惑,如何選擇一條正確的路以及始終堅定不移地走下去對他們來說很難。于是他們選擇不斷地跳槽、不斷地試錯。總是很理想化地幻想著下一份工作會很好,卻很少有人去總結上一份工作教會了自己什么。 工作不是生活,如果我們常常以玩世不恭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甚至是如此般對待自己的人生,要么不以為然,消極懈怠;要么投機取巧,頻繁跳槽,結局是很可怕的。我們要從中吸取經驗教訓,善于總結和思考,善于發現問題。 只有才華,沒有責任心,缺乏敬業精神,我們是否真的能夠心想事成?答案當然是否定的,職場中,最不缺的就是有才華的人,但并不是每個人的才華都被充分發掘或得以施展。有才華的人之所以失意,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們忽視了人類社會運行的一個基本法則:互惠雙贏。讀后感他們不知道在社會生活忠誠才會獲得信任,付出才會獲得回報的道理。遇到問題首先反思自己的問題,而不是可笑地“詛咒”著眼前的環境。 文中,作者引用羅斯金的一句話,“只有工作,才能讓自己精神煥發,在工作中不斷地思考,工作是件快樂的事。工作與快樂絕對密不可分。”我們可以通過工作提升能力、獲得經驗、還可以獲得快樂。工作就像彈簧,你給予它100%的熱情,必將得到一份不小的收獲。當你全身心投入,工作就變成了一種樂趣。 看完了這本書,我想起了之前看過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一般人看來特別枯燥的修文物的工作,卻有那么一群人可以踏踏實實地靜下心來做很久,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這部紀錄片傳達的一輩子只做好一件事的匠人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時代在發展,現代人,一輩子只做一份工作確實不太現實,但是做任何工作都要全力以赴、不辜負。 就當下而言,好高騖遠、缺少行動力或者說是動手能力差是很多同齡人的主要問題,腦子里思緒萬千,但是沒有把任何一個想法付諸于行動,簡而言之就是“眼高手低”。卻殊不知,我們走的每一步,無論好壞、無關正確與否,都會算數,都會留下印記。 我們要務實,要腳踏實地的做好身邊的每一件事。就像《士兵突擊》里的許三多一樣,把日常的每一件小事都當做救命稻草一樣牢牢抓住。要靜下心、低下頭、認真踏實地走路,當你某一天抬頭,你會忽然發現:眼前是一片茂密的森林;眼前景即是心中的最美好的景象。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