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行酒令的起源和種類 | |||||
作者:佚名 校園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7 | |||||
行酒令的起源和種類酒令,或稱行酒令,起源于西周,是在酒宴中限制飲酒的規定,是一種禮制。周代設有“立之監”、“佐主史”的令宜,是酒令的執法者。但是后來“禮崩樂壞”,酒令慢慢成為飲宴時,根據一定規則以罰代勸的一種飲酒助興的娛樂形式,是中國獨有的酒文化娛樂活動。在民間我們常見的“猜拳”或“劃拳”,只是酒令的一種。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酒令就在各大宴席上出現了,“投壺”與“射箭”。 秦漢時期,宴上抱盞“唱和”,助興飲酒已成風俗。久而久之,一些席聞聯句、即席唱和之辭日漸豐富并被不斷沿用,即成酒令。 魏晉時,文人雅士喜襲古風之上,已之整日飲酒作樂,縱情山水,清淡老莊,游心翰墨,作流觴曲水之舉。所謂“流觴曲水”,是選擇一風雅靜僻所在,文人墨客按秩序安坐于潺潺流波之曲水邊,一人置盛滿酒的杯子于上流使其順流而下,酒杯止于某人面前即取而飲之,再乘微醉或嘯呤或援翰,作出詩來。 唐宋時期,酒令達到一個高峰。詩詞的繁榮帶動了酒令的發展,使之豐富多彩,已有“骰子令”、“旗幡令”、“上酒令”、“手勢令”、“小酒令”等,詩句中也 清代俞敦培的《酒令叢抄》就記載了322種酒令,并分為四類:古令、雅令、通令、籌令,凡舉人間之人事對象、花鳥草蟲、詩文曲牌、戲劇小說、佛經八卦、風俗節氣等均可入令。我們常見的劃拳就是屬于通令。 酒令,按形式可分為:雅令、通令和籌令。 雅令,是指文人的酒令,這類酒令按內容可分為字令、詩令、辭令和花鳥蟲令。主要通過按一定的規定或規則吟詩聯句來分出勝負。是古代文人士大夫席間常見的口頭文字令。 雅令又可以分為:四書令,花枝令、詩令、謎語令、改字令、典故令、牙牌令、人名令、快樂令、對字令、籌令、彩云令等。 行雅令,需要先推一人為令官,或出詩句,或出對子,其他人按首令之意續令,所續必在內容與形式上相符,不然則被罰飲酒,當然,也有行對了令的才能喝酒。 雅令靠的是文人的學富五車的“智力”酒令,也稱為“文令”,但市井百姓、販夫走卒卻沒有這個文化實力,所以一種大眾化的酒令被稱作“通令”,也可以叫做“武令”。比如投骰、劃拳、猜數等等,雖然不必要引經據典,背誦詩文、吟詩作對,但是也是需要動動腦筋的。 通令可以為酒桌帶來很好的飲酒氛圍,但動作和聲音都會很大,顯得粗俗和嘈雜,容易引起其他人的不滿。 文人的雅令有“陽春白雪”的味道,不是普通人就能感受的。而民間流行的通令,又讓人覺得粗俗。而籌令正好兼有二者的優點,拋棄了不足,形成了一種雅俗共賞的酒令。 因為它是從筒中掣籌行令,被稱為:籌令。行籌令必須有籌子,籌子本為一種算具。古代人一般用竹子削制成籌來進行運算。 從唐代起籌子就在飲酒中應用,酒籌上刻有各種飲酒方法,最常見的就是:“觥籌交錯令”。就是四十八只籌,半數為紅色、半數為綠色,紅籌上分別寫著:“酌先到者一杯”、“酌年長者一杯”、“自酌者一杯”等。由令官持籌筒來到客人面前先抽紅籌。然后再抽綠籌,綠籌上則有“左分飲”、飲兩杯。也就是哪些人陪著喝,喝多少。 酒令作為一種飲酒助興的游戲,能推動飲酒的樂趣,但是在一些場合下,成為勸酒、賭酒、逼酒的一種手段,則顯得有些太不文明了。 |
|||||
校園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