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讀中國簡史》讀后感1000字《少年讀中國簡史》這套書共有上下兩冊,內容正如書名,專門為少年編寫的中國簡史,內容有趣,可讀性強,是很好的歷史啟蒙或入門讀物。著名作家梁曉聲這樣評價這套書:這兩冊書,文字流暢洗練,娓娓道來,將漫長的歷史刪繁匯要,去蕪取精,概括的脈絡清晰,史況分明,且能設問而答,啟思解惑,不但是少年讀者掌握歷史常識的好書,對歷史知識缺乏的成年人,亦不失為補課之本。
這套書,是我們班疫情期間的共讀書,拿到手里也有四個月的光陰,無奈事務繁雜,總沒有讀完。但神奇的是,不論何時,每一次打開它,就不愿再合上,恨不得一口氣讀完。究其原因,還是作者深厚的歷史積淀和深入淺出的闡述,以及問答式的組織方式將我吸引住了。我對于歷史的了解,僅僅停留在中學時的歷史課本,大部分也都忘記了。更何況,我還是名副其實的歷史差等生。記得初中一年級剛學歷史時,我這個門門功課都能得優的所謂好學生,背歷史總是記不住,經常被老師留下來背書。背歷史,對我來說簡直猶如酷刑,嗚哩哇啦一節課后,對著老師背誦如流,可惜一轉身就會完全忘記,也許真的是不得方法,以致于到高中一年級,被老師留下背書到深夜的局面并沒有改變。因此,歷史成了我屈辱的疼痛,它讓我毅然選擇理科,毫不猶豫,至今不悔。
后來,我自己有選擇的讀書,但是歷史類的,從來不碰。這次的閱讀算是打破記錄的全新閱讀體驗,我喜歡這套書,喜歡書里描寫的歷史,這感覺好像突然交到了一個好朋友,樂此不疲。
中國歷史幾千年,短短兩冊書就能寫明白了?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處,他從每個朝代選出了極具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選出了里程碑式的關鍵點,比如:每個朝代的開國皇帝、末代皇帝;這個朝代興盛、滅亡的原因;兩個相似朝代的異同點等等。這樣的框架結構,讓人讀起來清晰明了,如走馬燈一般觀望歷史的變遷。宏觀如國家,微觀如百姓,作者都有相應的描寫,讓讀者重新審視歷史,讀來不再是冷冰冰的事件和數字,而是有血有肉,充滿人情味的真實生活。
作者在序言中寫道,讀史的三個層次:了解,品味,深思。最難的就是深思,融會貫通的深思更不容易。我們可能讀到某個朝代的某件事情,覺得心有感觸,似曾相識,但要做到把這件事放進這個朝代來審視、放到整個歷史中來看待卻并不容易,更不要提靈活自如的運用了,因此,日復一日的積累是必要的。
自從換了統編版教材,作為語文老師,我經常感覺到知識的不足,能力的有限,特別是歷史知識的缺乏。讀書,讀史書,變得非常重要。受到這套書的啟發,也可能是閱歷的增加,我對自己,對生活,對工作,有了新的認識,好像是“天時地利人和”,時機已經到了,我即將開啟史書閱讀之旅。對此,滿心期待,希望我能成為有文化的語文老師,希望我的語文課成為有文化的課堂,希望我的學生成為有文化的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