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網站首頁 | 睡前故事 | 童話故事 | 校園故事 | 勵志故事 | 民間故事 | 成語故事 | 笑話故事 | 經典故事 | | ||
![]() |
||
|
||
|
|||||
讀《資治通鑒》讀后感1000字 | |||||
作者:佚名 童話故事來源:本站原創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7/15 ![]() |
|||||
讀《資治通鑒》讀后感1000字: “最是無情帝王家”,這是《戾太子事件》給我最深的感受,很不好受。 戾太子,劉據,漢武帝長子,衛皇后所出,“性仁恕溫謹,上嫌其材能少,不類己”,加之武帝子嗣日益增加,“皇后、太子寵浸衰”。出于對政局的理智判斷,武帝雖對太子不滿,但仍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視劉據為合格的繼承者,而武帝重用的大臣卻普遍不歡迎太子,武帝身邊的宦官也頻繁構陷太子。隨著武帝年事日高,小人構陷愈急,太子計不知所出,只得依少傅石德計斬殺了欲以巫蠱治其罪的宦官江充,然民間皆云太子反,太子被迫與武帝對立,兵敗逃亡后被圍捕,自縊而死。 武帝并非昏庸之君,細節有三,可以鑒之:一是皇后和太子漸漸失寵,常有不自安之意,上覺之,讓大將軍衛青帶話安慰,曰:“太子敦重好靜,必能安天下,不使朕憂。欲求守文之主,安有賢于太子者乎!聞皇后與太子有不安之意,豈有之邪?可以意曉之。”二是上嘗小不平,使常融召太子,融言“太子有喜色”,上嘿然。及太子至,上察其貌,有涕泣處,而佯語笑,上怪之;更微問,知其情,乃誅融。三是太子斬殺江充后,長安擾亂,言太子反。上曰:“太子必懼,又忿充等,故有此變。”乃使使召太子。 然而,人言可畏,“三人成虎”,使者不敢進,未按旨意召太子,卻歸報云:“太子反已成,欲斬臣,臣逃歸。”上大怒。由是,事件遂不可逆轉。 劉據若生于尋常百姓家,其“性仁恕溫謹”,定會有屬于自己的幸福生活,然而生于帝王家,仁恕溫謹的性格就成了短板,“性格決定命運”在其身上體現得尤為充分。 一是漢武帝雄才大略,對于“不類己”的兒子多少是有些失望的,情感上自然疏遠。曾經,“太子每諫證伐四夷,上笑曰:‘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我承擔征伐的辛苦,打出太平時世留給你,這不是很好嗎?)言語間有著難掩的失落。讀后感·而皇帝的手下個個是人精,就算你貴為太子,若皇帝不挺你,他們也不會發自內心的尊重和敬仰,反而是各種構陷。漢武帝不愿違背祖訓廢長立幼,雖認可劉據的法定儲君身份,但支持力度不大,若武帝力撐劉據,就應為其樹威立德,昭告天下,令小人心有忌憚,確保自己駕崩后太子能順利接位。 二是因性格使然,太子沒有著意培植自己的團隊,導致在當時的朝局和宮廷中都處于比較孤立無援的狀態。并且,在如此不利的情況下還為自己樹敵太多。“上用法嚴,多任深刻吏;太子寬厚,多所平反,雖得百姓心,而用法大臣皆不悅。”(武帝法度嚴明,多任用嚴苛的官吏,而太子寬厚,經常將案例平反,致使執法大臣不高興)。喜愛太子的寬厚長者多不會結黨營私,而嚴苛的官員則黨羽眾多,太子遭陷,遲早之事也。 三是父子之間無有效溝通。帝王之家親情淡薄,皇帝白天日理萬機,晚上還有眾多嬪妃等著翻牌,一眾子女難得見上他們的父皇一面,兒時無陪伴,長大無交流。太子仁恕溫謹,自是孝子一枚,卻被小人構陷無計脫解,不得已斬殺江充、炙燒胡巫,被傳謀反,自始至終未爭取到向皇帝解釋的機會。悲乎!心為至孝,卻以逆名而亡! 帝王將相之家,自古多錦上添花之事,難有雪中送炭之情。生于帝王之家,最好是具雄才大略,有朝一日君臨天下,否則,連偏安一隅也是奢望。作者:昕吟 |
|||||
童話故事錄入:admin 責任編輯:admin | |||||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 聯系站長 | 友情鏈接 | 版權申明 | 網站公告 | 管理登錄 | | |||
|